新书 | 余钊飞 范依畴等 著 《绍兴名贤与传统法律文化》
作者简介
余钊飞,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法治中国化研究中心主任,“枫桥经验”与法治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公法与法理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领域为中国法律史、基层社会管理,主要著作有《枫桥经验: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人民调解的历史形成研究》《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刑法卷、民法卷)》等。
范依畴,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中国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理事,北京市法学会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兼任杭州师范大学法治中国化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法律史、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比较法律文化。在《法学》《政法论坛》《法律适用》《学习与探索》《国家行政学院学报》《暨南学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期刊报纸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多篇次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全文转载。
目录
一、上古至夏商周时期/001
虞舜/003
夏禹/011
二、春秋战国时期/019
勾践/022
范蠡/025
三、秦汉至隋唐时期/029
王充/031
虞翻/039
嵇康/042
虞预/048
王羲之/050
四、宋元明清时期/055
陆佃/058
陆游/065
韩宜可/072
何鉴/075
王阳明/079
罗万化/088
刘宗周/091
沈文奎/97
祁彪佳/101
黄宗羲/107
姚启圣/113
袁枚/116
朱珪/121
汪辉祖/125
宗稷辰/133
骆照/136
五、清末民国时期/141
蔡元培/143
杜亚泉/148
徐锡麟/153
秋瑾/158
陶成章/162
鲁迅/166
邵力子/173
梁柏台/179
后记/185
序言
江南自古多才俊
赵晓耕
绍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动人的故事。绍兴历史久远,从文物考古的角度讲,绍兴可能已有七千甚至近万年的历史,探究历史上同属古越之地的余姚河姆渡文化和嵊州小黄山文化,就足以说明绍兴历史文化的久远。绍兴地处东南沿海,是我国古越先民的生息之地。春秋战国时期,以绍兴为中心建立的越国,就定都绍兴。秦汉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里称“会稽”;唐宋时称“越州”,南宋以后改称绍兴至今。
自公元前490年越王勾践命范蠡筑城始,绍兴古城至今已走过了2500多年的漫长历史,而且时至今日,其城址一直未变。如此历史悠远且城址未迁移的古城,在江南乃至全国都实属罕见。正因为如此,绍兴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在绍兴古城,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几乎都可以有相应的遗存和文物来印证,舜禹遗迹、越国古址、秦汉碑刻、唐宋摩崖、明清故居等等,都展示着绍兴古城的历史厚重感。
绍兴悠久的历史造就了绍兴的人才辈出,“名士之乡”自古以来就是绍兴的金字招牌,这正是绍兴最令人称绝、最光彩夺目的特征。在《中国人名大辞典》(商务印书馆1921年版)中收录了清朝以前绍兴籍名人五百多人;《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年版)中则收录了近代以来绍兴籍名人两百余人。毛泽东曾撰写诗文称赞绍兴为“鉴湖越台名士乡”。历史是人民的历史,但从一定意义上说,历史也不可能离开名人。绍兴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不少绍兴籍名人堪称中华民族的精英和楷模,远有越王勾践,明代有刘宗周、王阳明,近有蔡元培、周恩来、鲁迅,不一而足。他们都为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绍兴悠久的历史也造就了绍兴的思想文化底蕴。从古越的稻作文化、舟楫文化、陶瓷文化、剑文化到现在的兰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绍兴处处散发着浓厚的、有鲜活特色的区域文化。但除此之外,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绍兴也孕育了久远的传统法律文化。早在传说的舜帝时期已经在绍兴土地上孕育出了传统法文化,《尚书·舜典》载:“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可见,法律、刑罚、执法观念和法律思想早在虞舜时就已经产生。春秋战国时期,受封于会稽的越王勾践大力实施政治和法治改革,其两位谋臣范蠡、文种协助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在政治、法律思想上,他们也提出了别具一格的主张。后世的王充、陆佃、陆游等均在法律思想史上留下精彩的一笔。近代蔡元培,成为开启中国现代教育第一人。早在1912年,他主持起草《大学令》时,就规定大学要建立评议会、教授会等组织,并对它们的权限作了明确的规定。同时,蔡元培还主张“田不自耕不得有”,防止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绍兴名贤在传统法律文化建设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得益于绍兴这一方水土,却也将自己的成就惠及整个民族。
本书由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余钊飞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范依畴副教授及其团队共同完成,两位青年才俊是我们中国人民大学法律史学科培养出来的优秀学子,以他们对绍兴历史、绍兴名人、绍兴法律文化的认识,编写此书恰逢其人。本书对绍兴名贤与传统法律文化进行归纳、分析、解读,比较系统地向读者展现了绍兴历代名贤充满智慧的法律思想,彰显了绍兴深厚的法治文化底蕴,是一本颇值一读的佳作。
是为序。
赵晓耕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未曾离开我的家乡
余钊飞
绍兴是一座伟大的历史文化名城,在这片土地上名人贤达辈出!家乡诸暨是绍兴下辖的县级市,受绍兴文化影响深远。小时候读鲁迅先生的文章,看到闰土便联想起自己的玩伴,看到鲁四老爷便想起自己的爷爷,看到阿Q便想起隔壁村那个命运坎坷、半疯半癫的“才才”,看着宗族祠堂便想起了“礼教”。文化是无处不在的,绍兴文化也深深印在我心里。“耕读传家”一直是家乡优良传统,在家乡文化熏陶和祖辈们祝福之下,我一口气读了博士并做了博士后研究,彻底了解和实践了学历和学位这些“洋概念”。但思来想去,自己和挂在祠堂墙上的先辈进士们差距依然巨大,还是跳不出“有知识、没文化”的坑。值得庆幸的是我读了一个很有文化的专业,即中国法律史。2007—2010年我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法律史博士,师从著名法学家曾宪义先生,并在赵晓耕教授等先生们的带领下,从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十卷本)汇编工作,由此打下了法律文化研究基础。2012年我从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博士后工作站出站后来到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任教,我就思考着在浙江这片文化厚重的土地上撰写一本《浙江法律史》。2019年我在绍兴市人民检察院挂职副检察长,时逢绍兴市司法局谋划建设“绍兴名人法律思想馆”,需要系统整理“绍兴名人法律思想”;绍兴市司法局找遍全市,也找不到“法律史”专业研究人员。时任绍兴市司法局局长王旭波同志听说我这个小学弟是“法律史”博士,便派司法局李仲辉副局长和沈金亚处长来专门和我商议如何编撰一本“绍兴名人法律思想”。我是诸暨山里人,为人豪爽且习惯说大话,一口气便应承下来。接到任务后,我和师弟范依畴博士组建了“施工队伍”,前前后后花了三年时间,终于呈现出了这本《绍兴名贤与传统法律文化》!不论质量好坏,我们算是完成了课题合同所设定的任务,也算是贯彻了诚实守信的民法精神!
千百年来,绍兴无数先贤名士,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孜孜求索、矢志奋斗,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绍兴素材,为传统法律文化的积淀提供了精彩的绍兴故事。为弘扬法律文化,我们以时代演进为序进行编纂,最后形成本书。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我们坚持了以下标准:第一,在地理范围上,本书中的“绍兴”是一个历史文化概念,其范围要广于作为当代行政区划的绍兴市,包含了历史上长期作为绍兴府组成部分的杭州市萧山区和宁波市所辖的余姚市。第二,在人物选择上,本书将与法律文化有关的绍兴本地名贤以及曾在绍兴生活、工作乃至其功绩在绍兴传说中的名贤均纳入其中。第三,在参考资料上,本书选取的资料与绍兴名贤具有直接关联,以保障资料的权威性、完整性、真实性。由于涉及绍兴名贤的资料卷帙浩繁,总字数在1000万以上,我们久经淬炼终于形成本书。但由于现有资料和作者水平的有限性,决定了本书编纂中存在着种种不足。敬请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给予诚恳批评和建议,以便在下一次修订版中予以补正!
本书是绍兴市司法局与杭州师范大学共同签署的“绍兴名人法律思想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在此,特别感谢绍兴市司法局原局长王旭波同志、黄文刚同志,绍兴市司法局梁中局长、李仲辉副局长、沈金亚处长等同志的大力支持!特别感谢中国人民大学赵晓耕教授、西北政法大学汪世荣教授、清华大学苏亦工教授、青海民族大学王立明教授、江西财经大学谢红星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吴欢副教授以及我的同事蒋铁初教授、陆永棣教授和我的挚友范晓东博士、郦煜超律师等同志的大力支持!你们在2019年11月举行的“绍兴名人法治思想暨浙东学派与中国传统治理智慧”研讨会上的真知灼见均吸收进本书。感谢我的搭档范依畴博士和中央民族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的诸位研究生,你们的辛勤付出,才成就了此书!
四十而不惑!我的所有著作都不曾离开我的家乡,无论是研究“枫桥经验”还是研究“绍兴名贤”,我都不曾忘记自己的家乡!祝愿我的家乡繁荣昌盛!
2021年12月12日于家乡绍兴诸暨
出版信息
书名:《绍兴名贤与传统法律文化》
主编:余钊飞
副主编:范依畴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
信息来源于网络
相关内容:
法律史评论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来源集刊